小站教育
   首页
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:30天 524625名,今日申请2208人    备考咨询 >>

BBC纪录片《中国式教育》结束了,来听听杨军老师的几句话

有人说:中式教育是「填鸭式」,而英式教育是「放羊式」。

也有人说:BBC 纪录片像喜剧,有点夸张。

又有人说: 你们说的话是不是 BBC 写好了的台词,让你们念出来的?

更有人说: 严厉冷酷,难学到东西。

作为参加 BBC 纪录片拍摄的一名中国老师,当我看这些评论时真是百感交集,思绪万千。近些年来,在中国大陆诞生了许多全英语教学的,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国际中学和国际 班,教学大纲从美国的AP,到英国的IGCSE, IB, A-Level;英语测试也从美国的TOEFL,到英国的IELTS,应有尽有,五花八门。国人也对此现象习以为常了。家庭条件好的,也都是尽量送孩子走 出国这条路的。

而BBC拍的纪录片,是让「中国实验班」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,国人还不曾听过,更不曾想过,一时引来了轩然大波,社会上的争论褒贬不一。真是前所未有,耳目一新啊。

中英教育的比较


首先,我想就中式教育是「填鸭式」,而英式教育是「放羊式」的说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。

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,「填鸭式」教育就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式。老师在台上讲,学生在台下听。而「放羊式」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讨论式。老师启发学生,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,找答案。

在我看来,中式教育并不都是绝对的「填鸭式」,而英式教育也不完全是「放羊式」。因为中国地域广,经济层次差别大,学校多元化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,学校也是多元化的。

我在拍片之前,专门回西安老家走访了十来个中学,其中有四所是国际中学,全英语教学,外教数量很多。教学内容按照美国及英国的大纲进行,以出国留学为目标。 这种学校小班上课,教学方式多样化。而其他中学,则以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为中心,以高考为最终目标。班级人数在50——60人左右,老师讲,学生听。

在我观摩的几堂课上,化学和物理课堂堂都有老师做演示实验。学校的硬件设施甚至好过英国中学,墙上挂着的学生的作品展览,水平可是相当高的。

我认识的一些英国老人们,在看完BBC纪录片後对我说:英国50年代时的教育方式,跟片子里呈现出来的是一样的。可以看出,当年的英式「填鸭式」教育是非常成功的,因为他们每个人现在都是拥有良好教育的英国绅士。

这种教育方式,其实也延续至今,因为在当今的私立学校以及贵族学校,经常使用的也还是以老师在台上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。

我在英国私立中学工作过整整半年,我亲身体会到了「填鸭式」教育是该校的主要教学方法。私立学校有更宽松的自主权,教什麽,怎样教,校长及其领导班子就可以做主,不需要严格按步就搬教育部的指示。

「放 羊式」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,希望学生通过自我设计,小组讨论,找规律,寻答案,培养学生好奇心,在玩中学,学中玩。我曾在英国的一所公立普通中 学教过一年半,後来去了一所公立文法学校(Grammar School),一教就是整整九年,一共算下来,也是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。在此期间,我也了解和体会到了「放羊式」教育的缺陷和不足。

学生自己设计讨论找答案,对於文科的一些学科是比较适合的。但对理科而言,尤其是化学,物理等,就有局限性。因为在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时,由於还没有一点基 础理论知识做指导,实验设计错误严重,误差大,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,不一定每个小组及学生都得到同样的结论,很容易引起误会。即使在老师指导下找到了答 案,也是模棱两可,基础不牢,不能举一反三。所以老师一定程度上的讲解和陈述,或者说「填鸭式」是非常必要的。

由於各个学科都采用以学 生为主的「放羊式」教学方式,学生一天下来情绪高昂,容易激动。课间换教室时教学楼走廊拥挤推搡,燥生一片。这是因为学生上英语文学课时可能刚刚角色表演 了莎士比亚章节,上德语课又做了游戏,再来到科学课作实验时,已经很兴奋,很闹。说话声音高,容易激动争吵。

而实验室有化学试剂,玻璃仪器等,危险指数升 高。学校本来应有的安静,祥和,互相尊重,有理有节的文明秩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淡化了很多。性格文弱的学生很容易被欺负而影响学习。

虽然表面上看以教师授课为主的「填鸭式」教育乏味枯燥,但在其安静有序的环境下,学生可以更主动的练习和复习。老师也有机会和时间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。

BBC纪录片


最近有记者问我:「你们说的话是不是BBC写好了的台词,让你们念出来的?」我对此张口结舌,无言以对。记得当初BBC在国内海选时,要求除了能用英语讲专业课,和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外,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,那就是:要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见解,要有自己的思想。

我个人在当初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後,还要通过数小时的口头问卷。问题涉及到中英两国教育,经济,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及领域,问题既广又深。

由 於我本人刚好在英国攻读了教育比较学硕士,研究方向正好是中英基础教育方法之比较,所以阅读过大量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章和专着,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,并 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;再加上我在国内及英国分别十年的工作经验,我的认识是既有理论支持,又有实践经验佐证。这样我才有幸签约作为科学老师出现在屏 幕上。

大家所看到的,都是真实再现,没有人刻意将镜头放在心上。BBC享有世界知名的职业道德水凖,既然是纪录片,就是真实再现,绝不是演戏,更没有台词。

Image caption杨军(中):BBC 的纪录片虽然像喜剧,但一点都没有夸张。 我作为一名老师,备课,上课是我的职责和本能,一走进教室,就只想讲课的事情,全然忘了镜头的存在,而学生也是如此。由於镜头埋在天花板上,根本没有人扛着镜头在一旁晃荡,一两天新鲜劲儿一过,就没人在意镜头的存在了。

我本人更是如此,只想一心教好书,上好课,与学生尽快建立友好关系,以利於良好的教学效果。而每一个老师在银屏上讲的话,都是他们自己的心得,根本不存在导演设计台词一事。要真是如此,就不会选我了,年轻漂亮的老师不是更好看吗?

所以 BBC 的纪录片虽然像喜剧,但一点都没有夸张。

严厉教学方式

最後,我谈谈我对「严厉冷酷,难学到东西」的看法。

上 课遵守纪律,尊敬老师和同学,是最基本的校规,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。英国更强调个性发展,主张个人主义。所以尊敬师长,尊老爱幼淡一些,而老师和学生 平等,家长和子女平等更浓一些。我在英国教学十年,在这方面体会很深。学生不会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和班主任而尊敬我,相反,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小把戏来试 探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耐心的极限。

每个新来的老师,不管男女老少,经验多少,都要经过这个过程。如果老师能力强,专业知识深,能及时处理纪律问题,保证课 堂秩序,并有能力在具有挑战的环境中传授知识,将班上的学生教出 A/A* 的成绩来,学生才服你,并对你有信心。

只有学生对老师有信心了,老师的日子才好过了,因为纪律也就自然好管了。

有时我们会发现,同样一个学 生,在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很调皮,很难管;但在另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却很守纪律,很认真地学。考试成绩也因此大相迳庭。这种区别是由於学生对老师的信心程度不 同决定的。

如果学生认为老师教得好,纪律管理能力强,学生能学到东西,他们就服,愿意与老师配合。否则,老师忙着管教调皮的,没时间和精力关心好学生,最 後会导致全班学生的反抗和拒绝。

而这种例子,在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,也是见到过的。老师会很被动,自信心下降,甚至被迫离开教学岗位。

所以一个好教师,一定是一个严厉但公平的老师,英语叫做「Strict but Fair」。学生尊重能管住纪律的老师,这样天性乖的和天性调皮的才能在一起学习进步,谁也不影响谁。要不然的话,就连好学生的家长也要向校长写抱怨信告老师工作无为了。

所以,严厉但公平的老师,才是能长期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。英国的所谓「放羊式」,绝不是放任自流,无底线的。相反,在其老少平等,师生平等的社会价值观的大环境下,老师工作的难度加大了,对老师的耐心和敬业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

中美教育区别 美国不“早恋”很奇怪
中式教育vs美式教育:除了公平什么也没有?
牛津、剑桥博士对比中英教育 致敬两国教师
解析BBC中英教育比拼:想读名校就得用功
1